沒有健康的胖子
美國成年人肥胖率40% (BMI≥30kg/m2 )[1];中國成年人總體的全身性肥胖率14.0%(BMI≥28kg/m2),腹部肥胖率31.5%(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2]。
與代謝健康的正常體重個體相比,代謝健康的肥胖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 [3-11]。
近日,《Diabetes Care》發表了針對美國的社區性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研究,9477名成年人隨訪17年(中位數)的橫斷面和前瞻性分析報告指出:肥胖的成人具有更高的心力衰竭風險[12]。
目前臨床主要通過檢測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等針對中晚期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標志物預測風險,但早期動脈粥樣硬化階段的特異性指標仍處于空白狀態。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被完全氧化后,誘導巨噬細胞內的膽固醇積聚和泡沫細胞形成的元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14]。
2002年和2012年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共有804名本無基礎性心血管疾病的受試者完成前瞻性的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和決定因素研究[15-16],結果顯示血清ox-LDL水平可預測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10年進展,同時表明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與LDL顆粒的膽固醇含量,數量和大小無關[17]。
參考文獻:
[1] NCHS Data Brief 2017; 208:1–8
[2] Ann Intern Med. 2020 Feb 18;172(4):291-293.
[3]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3;1:152–162
[4] Ann InternMed 2013;159:758–769
[5] Int J Cardiol 2013;168:4761–4768
[6] Eur J Prev Cardiol 2016;23:956–966
[7]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16;70:1024–1031
[8]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8;6:714–724
[9] J Am Coll Cardiol 2018;71:1857–1865
[10] Arch Intern Med 2008;168:1617–1624
[11] Circulation 2019;139:e56–e528
[12] Diabetes Care. 2021 May 5;dc202227.
[13] Circulation. 2006 Dec 19;114(25):2850-70.
[14] Chem Phys Lipids, 1987; 45: 315-336
[15] J Atheroscler Thromb,2014; 21: 532-542
[16] Int J Cardiol, 2016; 215:293-298
[17] J Atheroscler Thromb. 2018 Oct 1;25(10):1032-1043.